- 國家對多晶硅調控,薄膜電池生產企業(yè)需要提高轉化率,開拓市場
- 光伏海外訂單在8月份之后回暖跡象明顯
- 薄膜電池行業(yè)市場風險猶存
- 薄膜電池2007年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是12%
- 2008年達到了15%,今年有可能達到20%
- 最先進晶體硅電池轉化率達22%,膜電池短時內難與晶體硅電池抗衡
計劃趕不上變化。
半年前,急劇下跌的多晶硅價格曾讓因為不依賴硅原料,所以具有低成本優(yōu)勢的薄膜電池遭遇生死劫——多晶硅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接近500美元/公斤迅速跌到60美元/公斤左右的價位,多晶硅電池成本也隨之大幅下降。當時,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曾斷言,薄膜電池將很難和晶體硅電池競爭,薄膜電池投資泡沫將破。
然而,半年后,薄膜太陽能電池企業(yè)搭乘的過山車似乎再次來到高點:隨著多晶硅價格的穩(wěn)定,國家對多晶硅的低端產能、重復建設進行調控的開始,薄膜電池技術本身的進步正帶動新一輪投資和建設的熱潮。
“國家對多晶硅調控,肯定也是薄膜電池的機會,薄膜電池生產企業(yè)需要做的就是,提高轉化率,開拓更大的市場。”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總經理李洪文對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說。
“三年以后將是薄膜電池的天下。”一位浙江薄膜電池生產商如是預測。
整體回暖
10月23日,新奧集團與美國杜克能源公司在河北廊坊正式簽訂光伏能源合作協(xié)議。協(xié)議的核心內容是,雙方將在美國注冊成立合資公司,各持50%股份,共同開展光伏電站建設、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(BIPV)等業(yè)務。
“北美地區(qū)是全球太陽能最大的市場,杜克能源是美國第三大電力控股公司,在美國擁有著覆蓋1.1億人口的豐富市場資源。而新奧在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和集成安裝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,以后將聯(lián)合開發(fā)大型太陽能電站。”新奧集團副總裁、新奧光伏CEO蔡洪秋對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表示。
作為國內少數(shù)幾家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(yè)之一,新奧目前擁有一條世界先進的超大型5.7平方米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,今年6月已實現(xiàn)批量生產。據悉,這條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一期產能為70兆瓦,產品光電轉化率達到9%,未來2~3年內將可以提高到12%左右。
“和杜克能源合作,就是因為我們看好光伏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美國政府換屆后,各州對新能源的補貼將會陸續(xù)出臺,而且從美國的發(fā)電系統(tǒng)來說,分布式能源已經得到普遍的應用,大型太陽能電站有著很大的空間。”蔡洪秋說。
一位新奧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是因為光伏海外訂單在8月份之后回暖跡象明顯,而價格低廉的薄膜電池需求量有上升趨勢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對記者分析,薄膜電池行業(yè)如今整體回暖,其迎來好的發(fā)展機遇的原因主要有兩點:一是多晶硅價格穩(wěn)定在60美元/公斤上下,應該不會有更大的跌幅,這使得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之間仍存在一定差價,薄膜電池仍擁有20%左右的成本優(yōu)勢;另一方面,9月29日,國務院出臺的《關于抑制部分行業(yè)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的若干意見》中就對多晶硅行業(yè)進行嚴厲的調控,從污染以及產能等方面進行限制,客觀上形成了對薄膜電池的利好消息。
“薄膜電池的發(fā)展很快,2007年其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是12%,2008年達到了15%,今年有可能達到20%。”浙江正泰太陽能公司總經理楊立友對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說。據楊介紹,目前,正泰在太陽能電池上的投資已近20億元,試投產的國內首條微晶非晶20兆瓦的薄膜電池生產線,而其轉化率也達到了9.2%。
據記者了解,目前國內已有30多家從事薄膜電池生產的企業(yè),從國外引進設備近20條,這些引進的生產線每條產能在40兆瓦左右,平均引進價格1億美元,其中新奧引進的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一條生產線花去近14億元人民幣。
“在金太陽工程、太陽能屋頂?shù)日叩挠绊懴拢撕M馐袌?,未來中國肯定是一個新興的市場。”美國應用材料太陽能公司總裁Charles Gay對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表示,日前,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在西安的研發(fā)中心剛剛落成,其中也包含一條薄膜太陽能面板生產線。
“陽光充足的中國西部地區(qū)未來是太陽能電池主要的銷售地,而薄膜電池相比晶硅電池而言,其具有的弱光性、低成本、能抵抗惡劣天氣等優(yōu)勢更適合西部地區(qū),這種硬性需求將刺激薄膜電池整個產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。”Charles Gay說。
風險猶存
然而,薄膜電池的前景并不是一片坦途。
據記者了解,目前國際上進行產業(yè)化生產的薄膜電池主要有3種,分別是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、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(CIGS)、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(CdTe)。其中國內企業(yè)主要在做前兩種,而后一種技術被美國First Solar公司所壟斷。
“最后一種技術,美國First Solar公司的轉換率能達到11%左右,已經是薄膜領域的最高水平,但即便這樣,轉化率也與晶體硅電池相差一半以上。目前無錫尚德的晶體硅電池轉化率已經達到19%,世界最先進的晶體硅電池轉化率則達到22%,薄膜電池在短時間內很難與晶體硅電池抗衡。”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對記者說。
周濤介紹,由于薄膜電池發(fā)展時間短,一些大型通用的生產設備目前全球僅三家能制造,分別是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(AMAT)、瑞士的歐瑞康(Oerlikon)以及日本的愛發(fā)科(ULVAC),比如新奧的設備就是從美國應用材料進口,而正泰則是從歐瑞康進口。這些生產設備價格昂貴。
“薄膜電池的整條生產線的價格一般在晶硅電池生產線的3倍多,而一些單個設備的價格有的是晶硅電池生產設備的10倍,初期投資風險太大。而且薄膜電池技術更新快,設備淘汰率高,在市場沒有廣泛接受薄膜電池之前,這筆錢很難掙回來。”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說。
而據了解,晶體硅電池的制造設備由于價格低廉、技術成熟,整個行業(yè)80%的設備都來自于國內采購,而薄膜電池的生產設備中仍有不少核心技術如PECVD(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淀積)設備等核心技術仍需進口,成為阻撓國內薄膜電池發(fā)展的因素。
不過,楊立友依然相信,困擾薄膜電池發(fā)展的這些因素都將在短時間內解決。“需求是刺激技術更新的主要動力,現(xiàn)在對薄膜電池的需求是供不應求,正泰在寧夏正在建設的一個100兆瓦的光伏發(fā)電站,計劃中薄膜電池將占50%,為什么不是100%?是因為我們的產量跟不上。”
在楊立友看來,未來薄膜電池的發(fā)展主要看三點:一是生產技術進步,二是產業(yè)鏈形成,三是設備價格降下來。如果這三點能實現(xiàn),薄膜電池的成本還能有50%的下降空間。“2008年,薄膜電池生產商First Solar公司位居全球太陽能企業(yè)排名第二,這也是前十名中唯一 一個做薄膜的廠商,這給了我們無限的信心。三年以后,光伏行業(yè)還說不準是誰的天下。”楊立友說,薄膜電池的春天才剛剛來到。